(袁燕芳)“小区的牛皮癣终于不见了,一看到你们的红马甲就很亲切。感谢你们坚持不懈地每周都来搞卫生,为我们美化了小区环境”。近日,恩施市检察院第二、三党支部党员同志开展环境整治时,一位小区居民感慨地说。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寻求检察履职与基层治理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参与度、治理成效。
创新治理机制,建成“一个体系”
恩施市检察院创新推出“1+4+N”工作机制,即机关工委领衔,四个党支部统筹,根据部门职能将各条线划分成党小组,成立党小组+司法救助、党小组+公益诉讼、党小组+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小单元,形成N个特色治理小网格。从“微”处入手,挖掘群众的小诉求、微心愿,跟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延伸基层治理触角。该院第四支部推行“党小组+司法救助”特色工作机制,积极与妇联、市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主动加强沟通协作,推进多元化、综合联动救助,2023年上半年已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8件11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7.7万元,救助妇女儿童10人、脱贫监测户2人,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的综合效能。
创新履职力度,解决“一批难题”
该院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组织党员干部、检察干警、志愿者深入小区走访居民,了解群众需求,通过召开群众坝坝会、大党委成员联席会、法治宣讲会等活动,收集发生在基层治理一线的矛盾纠纷、信访问题等列入清单,逐条逐项解决。针对板桥小区居民买菜难、环境差等问题,检察长主动领办实事项目,推动耿家坪社区板桥小区菜市场全面建成,有效提升周围居民生活质量和购物体验。
为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做实民生相关专项行动,该院将检察履职融入创文创卫工作,扎实推进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制发相关诉前检察建议19份,推动行政机关筹集15万元为板桥还建房小区解决无照明设施问题,督促金子坝街道办事处等清运城区堆积的建筑垃圾30余吨。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社区难题,该院及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职,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06.3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100万余吨。针对少部分市民占用盲道的情形,该院督促协助相关行政机关全方位开展盲道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生产中的安全”,全过程跟进监督全市600余户餐饮经营者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整改到位,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创新队伍建设,配强“一支队伍”
恩施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注重党员队伍、网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培育,有效整合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院党员干警在家门口亮身份,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治理“双提升”。
本着“将组织建在网格上,将党员融入群众中”的理念,各支部书记主动担任网格长,按照“定格、定岗、定员、定责”的四定原则,实现包保网格内的345栋居民楼5000余人全覆盖,形成79个“微网格”,加强服务群众经常化、精细化。
在创文创卫活动中,干警们成立志愿服务队,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化身文明劝导员、环卫志愿者、法律宣传员等,实现检察职能与社区需求无缝对接。仅2023年6月,该院志愿服务队就开展集中活动3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手册800余份,进一步提升网格内居民的文明意识,助力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