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情意满满,司法救助融入乡村振兴

【字号:    】        时间:2024-11-19      

 2023年2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检察司法救助工作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农村地区因案致贫、返贫困难群众的生活,为他们重新带去了希望。

  近年来,恩施市检察院以加强对农村地区因案导致生活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救助为重点,扎实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纾困功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司法力量。

  系统发力,推动专项救助高效

  高位谋划抓统筹把开展好“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作为保民生的“一把手”工程进行重点谋划多次专题研究专项救助工作,按照项目化分解、责任化落实、一体化推进思路,狠抓落实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实施好、落实好,始终保持司法救助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转变思路提效率。强化主动救助意识,对涉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以及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及时告知申请途径,协助申请司法救助,变“等案上门”为“出门问案”。自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工作以来,恩施市检察院控申干警先后走村入户60余次,协助70余名救助申请人完成救助申请。

  分类救助强措施坚持因案而异、因案施策统筹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妇联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实地入户走访调查,全面了解救助对象情况,因人因户因案制定救助政策,对因案致伤急需救治对象,及时开辟医疗“绿色通道”,确保“应救即救”;对心灵遭受创伤救助对象,注重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帮扶,使司法救助“救”在点上,“助”在心里;对于符合其他社会救助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帮扶救助,有效确保救助措施精准高效2021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农村因案导致生活困难司法救助案件91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00万元,为103名救助对象兜牢因案返贫的民生底线。

  多维聚力,推动专项救助精准

  加强办案线索移送。持续优化检察系统内部协作配合机制发挥控申部门“专责优势”办案人员“一线优势”,整合控告申诉、民事检察、未成年人检察等资源,明确涉乡村振兴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标准,建立线索移送台账,规范线索移送形式,提高线索移送质量截至目前,共收到办案部门移送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救助线索30余条,成案率100%。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衔接有序、配合紧密、一体推进的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检察院、公安、法院、司法、农业农村、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明确专项救助目标和任务,细化责任和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活动,持续提升帮扶救助质效。2021年至今,与职能部门联动办理救助案件12件,帮助14名救助申请人申请到联动司法救助金16万元。

  加强数字检察运用。积极运用线上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将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信息,与农业农村、妇联民政、医保、人社、残联等部门掌握的特殊困难群体数据共享联通,打破数据壁垒,实时高效、智能筛查司法救助线索。自全面运用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以来,共推送涉乡村振兴司法救助线索20余条,办理率达100%

  主动借力,推动专项救助有温度

  常借社会帮扶之力。出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实施意见,加大与残联、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义工协会等组织协调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企业、个人广泛参与的司法救助体系,促进经济救助、教育救助社会救助等多种救助方式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多元救助方式真正做到“一次救助,长期关怀”。比如,与恩施义工协会搭建“爱心妈妈”桥梁,持续关爱乡村服刑人员子女;以腾讯“99”公益日为契机,募集资金成立“申·蓝爱心妈妈基金”,为救助提供资金保障。

  善借人大代表之力。建立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联系机制,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推动五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司法救助工作,共商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务实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教师张琼丽乡村司法救助工作获《检察日报》关注。

  巧借新闻宣传之力。联合驻村工作队、社区尖刀班到村(社区)开展专项司法救助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1000份,真正把专项司法救助强音传递到群众耳中,送到群众心里。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以司法救助案件为背景,专题拍摄司法救助微视频《予她玫瑰》,并在最高检、湖北日报等多个官方权威平台转发,社会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