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支撑,分类听证有“准度”。在听证员的选择上,该院坚持专业化先行,与高校、律所及部分行政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从不同领域公开选聘40名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听证员库,涵盖各行各业,既保证听证员队伍相对稳定,也有助于听证员发挥所长,与检察官一起解“法结”纾“心结”。该院在办理一起申请刑事立案监督案件时,为向当事人解释不立案的缘由,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选取律师担任听证员,释法说理的同时为其指明维护权益的正确路径,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科技赋能,智慧检务有“广度”。该院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潮,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集证据展示、网络听证、同步录音录像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开听证室,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传统听证公开范围,以数字化、专业化赋能检察听证工作。以此为依托,该院成功在中国检察听证网开展听证直播,向社会公众深入解读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真正让检察听证走进公众视野。该院还利用多媒体示证,在正当防卫案件公开听证会上播放案发时的监控视频,以真实案例传递“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丰富形式,听证效果有“力度”。该院坚持以解决群众问题为导向,灵活开展听证,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做到为民着想、为民解忧。对一些年老体弱、居住偏远不能到检察机关参加听证会的当事人,采取“上门听证”的方式,将听证室“搬”到当事人家门口,并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邀请派出所民警、基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及村民参与旁听,将听证工作与普法工作相融合,寓法于案,让群众身处其中“可感可触可信”。就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协作的案件,积极开展“联合听证”,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激发聚合效应、促进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