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泉润凡人心

【字号:    】        时间:2020-09-02      

  本网讯(通讯员 李大申)8月27日,吃过早餐,迎着初秋的骄阳,我和作协的范建生老师,随着恩施市检察院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同志,驱车向白果两河口村驶去。

  公路的取直、加宽、硬化,缩短了州城与两河口的距离,加之,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不停的介绍尖刀班的情况,时间自然过的很快,一会儿,就到达了便民之家,即村委会,便与恩施市检察院下派到这个村的扶贫第一书记李建安接上了头。
  李建安,年过半百,中等身材,有人叫他官二代,他调侃的说,充其量算个城二代。开始,有人并不看好他,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小白脸,准确的说,是老白脸,一没做过党务行政工作,二没做过基层群众工作,一个一直做痕检技术工作的人,派到村里去当扶贫第一书记,不是开玩笑吧?
  疑惑的眼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带着恩施市检察院党组和全体检察官的重托和信任,与另外两名干警,还有市教育局、中国人寿恩施市公司和白果乡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于2017年组成了两河口“精准扶贫”尖刀班。
  尖刀班,是参照部队战斗建制,冲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直击贫困的尖刀,更是党在贫困一线冲锋陷阵的战斗集体,他们的“战贫”力度够不够,方法行不行,效果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得看村民怎么说。
  两河口,其实有三条河,分别发源于“四条大湾八匹梁”的马鬃岭、杨昌隆陕西湾、沙子门的山巅沟壑丛林深处。由于这一带地质复杂,溶洞暗河隐秘,纯净的山泉,似纯情的少女,羞羞答答,总爱躲进深闺中,羞于露面见人,让一代代两河口的痴情儿女,望河兴叹,两河啊两河,为何常见河谷,不见流水?有人编了这样几句顺口溜:“四条大湾八匹梁,涓涓溪水流不长,天干三日无水喝,全家饮水靠背驼。”水,成为了村民们的老大难。解决饮水,是两河口人祖祖辈辈的渴望和期盼。
  在地处半山腰的七组鹞子溪,有位81岁的老人,名叫杨明召,在大集体时,当过11年队长。我们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院坝的树荫下乘凉,见我们一行到来,急忙起身,直称李书记,快来坐,快来坐,看来他和李书记很熟。他一边给我们倒茶,一边聊起了往事。“哎,过去,我们这里吃水难啊,天干时,要跑到几里路以外去挑水,挑水途中,爬坡上坎,溜溜滑滑,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摔倒到山坡下,人伤捅破,劳民伤财,后来,只好改挑水为背水,多少代人,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背水吃的”。老人接着说,“那时,我就有个梦,组织全队老少,投工投劳,想把陕西湾的那股泉水引过来,正在兴头上,不慎牺牲了一位村民,加之财力不足,人心不齐,只得半途而废”。
  吃水难,加之,交通闭塞,一些家徒四壁的人,一辈子连一个媳妇都找不到,有一家三兄弟一直打光棍到老,说来很羞人。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向往美好的生活,人之天性,一些人只好拖家带口,搬到钟祥去了。
  老人喝了一口水,继续说,“本来我也准备走,但因故未能赶上那趟车,后来寻思,人搬走了,山田搬不走,留就留下来吧。这不,在你们尖刀班和村民共同努力下,终于喝上了长流不断的自来山泉水,公路也通到了家门口,没想到,我80多岁了,还能看到这些变化,享到这般福气。李书记啊,你们尖刀班带领村民修水渠,建水池、水窖,安装自来水管道,还有新修硬化公路,搞产业发展,你们的作风真像当年的土改工作队呢!办事认真扎实,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钉子一个眼,对老百姓好,我们信得过。”
  告别杨明召老人时,老人拉着李书记的手,一直送到了车旁,依依不舍。
  李书记在车里仰望着山岭,陷入了沉思中,哦,绵延不断的山脉在大地上隆起,深沟里的清泉,像隐藏在人体肌肤里的血液,静静流淌,生生不息。大山、流泉、老屋和老人,开启了他的新领悟,两河口人,山一样的秉性,水一样的柔情,坚毅而纯洁。
  小车启动行驶不远,前面一辆拉公路护栏材料的车,堵住了去路,尖刀班的司机小陈,没有按一声喇叭,不急不躁,静静地等着,修路的村民见状,急忙卸下材料,一边让道,一边探出头来,跟李书记说,“对不起啊,李书记”。李书记也探出车窗说,“哪里的话,都是工作,又不是故意所为,好了,注意把工程质量搞好,注意安全”。然后,相视一笑。这时,小陈按了一声喇叭。
  行进途中,弯多路陡,车速自然较慢,正在另一处修路的一位中年妇女,眼尖,直呼李书记,请你帮我把这袋一次性茶杯带到家里去一哈。村民与书记,没有距离,喊得自然,帮的也自然。顺路带村民回家,顺路帮村民带点生活用品、生产资料,这对尖刀班和李书记来说,是一些在平常不过的事。
  村民中的难事,并不难。易迁户中,有人为划分的菜地,属性不明而扯皮,也有好一段时间了,总是协调不好,问题反映到李书记那里,李书记想,这点事,照说不难啊,李书记一去,五分钟解决问题。后来,李书记总结说,不要以为村民中的纠纷,总是觉悟和素质问题,其实不然,主要还是一个感情和方法问题。首先要把村民当亲人,坐下来认真倾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嘛。
  这是不是李书记原有的痕检技术,从蛛丝马迹中,辨析真伪的外延,还是共产党人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的使然,我不知道,但我想,年过半百的李书记,对村民,有情感;对自己,无功利;对工作,不漂浮,丁卯分明,说实话,办实事,老百姓信服。
  “精准扶贫”,既要呵护好每棵树木,更要呵护好一片森林,有了大片森林,不仅可以抵御飞沙走石,还可以是满园春色,繁花似锦。国家扶贫政策如春雨,尖刀班的党员干部似园丁,村民好比一片沃土,还有江干区浙商证券公司送来的“种子”。这些力量融合在一起,就是要在两河口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一片“精准脱贫“的大森林。政策和项目要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需要多少年,多少人的精心呵护啊!
  只有党心民心,心心相印,想到一起,干到一起,两河口那“精准脱贫”的美好蓝图,就能通过尖刀班的智慧,村民的勤劳双手,变成一片片茶园,如乌龙盘山,还有那正在建设中的茶厂,和崭新的民居,都是一道道耀眼的风景。尤其是,阳昌隆组打造的现代农业及其配套的休闲康养基地,不仅是有历以来的蜕变,更是党心民心凝心聚力“战贫”的有力佐证。
  “吹糠见米”和深谋远虑的施策,使一些失去生活勇气,甚至心灰意冷的人,重新燃起了即将熄灭的火焰,那是希望之火,光明之火,更是幸福之火。
  原来,有一位在武汉打工致残的徐志海,正怀揣着梦想,憧憬着美好未来,但一次意外不幸,让他失去了一只胳膊。灾祸面前,本该携手助力,共度危难的妻子,却选择了不辞而别,跑入了别人的怀抱,这等于雪上加霜,或叫伤口上撒盐,这种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让徐志海如霜打的茄子——蔫了。
  尖刀班知道这一情况后,急忙派人到他家,与他一起拉家常,交朋友,讲身残志坚的故事,讲“精准扶贫”的政策和光明前景。苦口婆心的劝他,日子还得慢慢过,活着就是希望,只要精神不夸,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次次的耐心和真诚,终将一颗即将僵死的心被捂热唤醒,逐渐的活跃了起来,内生动力开始与日俱增。
  阴霾散去,重见一片艳阳天。他走出思想阴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伤残金拿出来修自家门前的公路。在慢慢的“单手”创业,逐渐找回自我。后来,他用积攒的资金,买了一辆三匹子车,在附近运点生产生活资料,同时兼顾挖鱼塘、建茶园、养蜜蜂。生活有了起色以后,他还从尖刀班的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为人做事中,吸收营养,让他萌发了入党的想法,有了更高的追求。
  两年以后,徐志海在村党支部和尖刀班的党员干部的“精神帮扶”下,不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还当上了村民组长。
  明媚的阳光辉撒在两河口的山山岭岭,与绵绵青山,瓜果田园,农家小院自然组合,相得益彰。微风裹着五谷杂粮的秋香,还有流进农家的清泉,纯洁而甘甜,只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回过头来细想,两河口尖刀班在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无微不至,鼓励勤奋,何尝不是滋润每位村民心田的清泉呢。
  光辉映照在为我们送行的尖刀班和村民的笑脸上,色浓意切,我真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