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三年三步”,走稳传统村落公益诉讼保护之路

【字号:    】        时间:2023-03-01      

  (赖宏宇 焦雯雯)绵绵细雨下,莽莽群山环抱着小小的山间平坝,从车窗望去,村落里木屋黑瓦,炊烟袅袅。掩映在大山里的滚龙坝和金龙坝,因“中国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的名号享誉全国。

  三月一日,恰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条例》施行三周年之际,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的干警再次踏足滚龙坝和金龙坝,感受如今两座村落人和家兴和水碧山青,检验公益诉讼助力传统村落保护转型升级的落地成效。

  “检察官们又来啦?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这传统民居修缮得更加精致了,消防器材也都是配套齐全。”住在滚龙坝狮子屋场里的谭慈秀老人形容现在的家乡“安全又漂亮”。

  据悉,近年来恩施市检察院立足恩施文化保护,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护传统村落”专项活动,以扎稳个案监督、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有效延伸“一年一步”的模式,成功打造传统村落公益诉讼保护的“恩施样板”,守护好恩施的美丽乡愁。

  检察建议落地刚性监督,打稳个案基础

  “五座门楼全被拆了,清代武举人、施南府千总向存道宅没有了,村前小河变脏变臭,石板路成了水泥路面,古村的风貌正在消逝……”

  2020年,恩施市检察院检察官第一次至滚龙坝实地探访时,发现当地传统民居被破坏、百年古树弯倾、畜牧污水直排……传统村落在逐步式微,如何守护好滚龙坝“土”的特色成为了检察官每日思索的问题。

  经调查,恩施市检察院以公开宣告向相关行政单位送达检察建议,要求各单位通力配合,切实履行传统村落保护监管职责。收到建议后,各单位编制保护规划,争取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前后投入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完成古建筑群修缮、污水管网改造,并配齐安防设施,以本次检察监督为契机实现了滚龙坝涅槃重生。因整改效果佳、社会影响好,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打造出传统村落保护公益诉讼的“恩施样板”。

  检察官秉持“绣花功夫”做好大文章,深挖传统村落保护痛点、难点,以精准的实质监督实现“案结事了”。

  以点带面促建长效机制,扎牢监管栅栏

  恩施市检察院立足于个案监督取得成效,积极活用“检察+”机制追根溯源寻求合力,实现以点带面的长效监管。

  2021年,恩施市检察院与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联席会议共商个案办理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以文件形式签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旅游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机制》成功构建文化行政管理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确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企业经营情况等多个工作重点。机制签订后,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履行传统村落保护管理职责,对全市12个申报批准的中国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摸排,按“一村一档”的要求,建立传统村落基本信息库。以“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工作方式实现恩施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档升级,以“乡贤推动、资源联动、产业带动、文化驱动”的工作机制留住古老的传统记忆,保护活着的历史。

  主动搭建检行合作的新渠道,以常态化监督激发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内生动力,有效发挥了公益诉讼在保护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上的预防性作用,实现以“我管”促“都管”的良性循环。

  多方协作广泛借力借智,写好效果延伸文章

  个案监督的典型案例、共商配合的协作机制,均是“向内发力”的成果。如何将传统村落公益诉讼保护的恩施经验向外推广,是检察机关提出的新问题。法律案件的专业性,使得向法律专业的师生推广,成为此问题的首要答案。

  2023年2月9日,借助前期搭建的检校合作平台,恩施市检察院与湖北民族大学共同召开“民族文化领域公益诉讼调研座谈会”,该院法学院教授司马俊莲及学生一行对文化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进行探讨。办案检察官以滚龙坝传统村落保护案穿透至类案治理作分享,介绍该院传统村落公益诉讼保护经验。

  “如何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既传承保护古建筑及其社区空间,又对其创新利用,有很长的路要走。”受邀参会的市文物局局长柳洪涛从堵住传统村落保护漏点的角度,讲解协作机制签订后恩施市检察院与行政机关通力合作的做法成果。

  聚焦公益诉讼领域的检校联动,拉近司法实务与理论研究的距离,成功向外推介了传统村落公益诉讼保护的“恩施”经验,也为今后借“外”脑智慧推动公益诉讼品牌厚积薄发蓄势集力。

  三年三步,行稳方能致远,恩施市检察院走出了传统村落公益保护的恩施特色之路,守护了传统文化的“沃土”,呵护了民族认同的“灵魂”,激发了创新发展的“新生”。恰逢二十大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新期许,恩施市检察院将转专项监督为常态工作,让公益诉讼检察的枝丫藤蔓从文物等有形载体延伸至文化遗产等无形产物,为守护好恩施文化筑起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