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从“抖音线索”到“全域治理”,生态共治擦亮恩施“地下明珠”

【字号:    】        时间:2025-08-27      

  “前些天发抖音反映溶洞垃圾的问题,有关部门真是响应速度快,办事效率高!”7月5日,抖音网友“弯心脚!”在最新发布的视频中连连称赞。该问题的快速解决,得益于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协同配合和高效整治。

  6月30日,恩施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偶然注意到该抖音网友发布的视频,反映某乡镇一溶洞内堆积大量生活垃圾并散发刺鼻臭味。这条看似普通的短视频,立即引起了干警的警觉,该院迅速针对此线索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经实地勘查发现:该溶洞位于一停车区对面,内有大量过往人员丢弃的滞留垃圾,垃圾发酵后散发出恶臭异味,不仅破坏自然景观,更可能对地下水和土壤安全造成污染,生态环境面临切实威胁。

   

  

  “溶洞生态脆弱性远超常人想象,污染物渗入后极有可能溶解岩层。”鉴于溶洞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承办检察官在咨询地质与生态专家后指出垃圾堆积在此处的危害性,“更为致命的是,喀斯特溶洞与地下水系紧密连通,污染物会像毒素般渗透整个区域。”7月3日,该院向相关行政单位送达检察建议书,明确要求其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及时清运溶洞垃圾,维护乡村环境卫生;同时建议加强法治宣传及环保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形成社会共治合力。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单位即刻响应,组织镇城乡建设办、镇环保办及属地村委会进行现场核查并启动整改工作。五天内,该镇调用垃圾清运车2台次、组织工人15人次,共清理案涉溶洞积存垃圾6余吨,安装隔离围网20余米。同时,组织各村(社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共发现类似垃圾随意丢弃点位12处(溶洞类9处,其他3处),所有点位均已整改完毕。

  溶洞垃圾的快速清运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该镇持续开展系列生态保护宣讲与法治教育活动,推动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升华——从最初的“知晓环保”到真正“重视环保”,再到主动成为环保的践行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组织巡查溶洞周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曾经的“旁观者”正陆续变为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主力军”。

  7月10日,恩施州、市两级检察机关,会同相关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前往案涉溶洞现场查看整改措施实施情况和整改效果。恩施州、市检察机关要求,要立足社会治理全局,以本案办理为契机,在全州范围内,特别是村(居)民聚居区和交通主干道周边,全面开展溶洞垃圾堆积排查专项行动,坚决守住溶洞生态安全底线。

   

  

  如今,一场覆盖全州重点生态区域、聚焦垃圾污染全链条治理的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已全面启动。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职能为依托,协同多个部门合力攻坚,定要还自然一片洁净,还百姓一方青绿。

  “这次行动带来的不仅是溶洞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检察监督+行政履职’的协同机制,为我们今后解决类似生态难题打了个样。”该镇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清江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其流域生态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系的健康与安全。恩施市检察院将以此次专项治理为契机,将溶洞、暗河等特殊生态领域的保护全面纳入“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中,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形成“预防—治理—修复”的全链条生态保护模式,促进司法、行政与公众多元共治,让这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永葆璀璨。